首页 >> 人文湖州

湖州经济

北宋大教育家——胡瑗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五大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书院,即岳麓书院、白麓洞书院、泰山书院、紫阳书院、安定书院,其中建立在浙江湖州的安定书院和它的创始人胡瑗由于独特的教学而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胡瑗主持的湖州州学也被称为“湖学”载入史册。
    胡瑗(993-1059),字翼之,北宋泰州海陵郡如皋(今江苏泰县)人。世居陕西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胡瑗“七岁善属文”13岁通《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学经典。20岁北上泰山,含辛茹苦,发奋攻读,10年中,他为了潜心治学,每每接到家书,只要看到信封上有“平安”两字,就投之涧中,不再拆开细阅。今泰山尚留有遗迹,名“投书涧”,涧边立有石碑,上书“胡安定公投书处”。
    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胡瑗受范仲淹之聘,担任苏州郡学教授,期间,范仲淹荐瑗去开封以白衣对崇政殿,授秘书省校书郎,参与更定雅乐,研究钟律、钟磬等乐器。宝元二年(1039),湖州知州滕宗谅(即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提到的滕子京),奏请朝廷在湖州设立学校,康定元年(1040)获准设立湖州州学,滕宗谅即延聘胡瑗主持,并住月河燕居堂。在胡瑗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十三年在湖州,他主持的湖州州学,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求学。他的学生“去来常数百人”,学成之后,各以其经转相传授,“行之数年,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好学”,对于改变当时在士大夫中存在的片面崇尚词赋的浮夸风气起了积极作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北宋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兴学活动。“诏州县皆立学”,在京师开封设立太学等。由于湖州州学的成功以及在当时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朝廷主管官员请求到湖州“取其法以教太学”。京师太学采取胡瑗教授弟子之法,但胡瑗本人则仍留在湖州辛勤教学,献身教席,重视人才培养。胡瑗在《松滋儒学记》中说:“论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者材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弘教化而教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论述了治理国家中人才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力纠时弊,坚持体用为本。宋仁宗明道、宝元时期(1032-1040),取士不以“体用为本”。而专讲究声律浮华的词藻,使世风民俗浅薄,学校教育蜕败,为纠时弊,胡瑗在湖州州学遂以“明体达用之学”教授学生,以培养通经致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胡瑗“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对宋代书院及后世的教育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大胆改革,首创分斋教学。胡瑗对教学制度作了大胆改革。在中国教育中首先创立了分斋教学制度,重视实践,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这是胡瑗在中国教育上的独特贡献。
    胡缓作为中国理学的先驱,对孔子和朱熹之间中国儒学的发展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他和孙复、石介提倡教育,“以仁义礼乐为学”,世人并称“宋初三先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的教育家。

扫我关注我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032号